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您的位置: 首页 >> 上海质量杂志

导读(2016年第2期)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3-08
缩小 放大
分享到:

西土瓦/

 

时间碎片化的当下,为读者着想,增加“导读”。

本期杂志有三个关键词:供给侧,创新,降本。

 

“供给侧”

第一个关键词“供给侧”,有3篇文章与之强相关——卷首语、座谈会以及品质视窗栏目的《也谈供给侧》。

卷首语,相信大家一定会读,这里不作絮言。

座谈会,是“围绕供给侧改革、共谋质量发展”主题召开的。这里有质量专家谈的“供应侧改革下做大是质量管理的思路”,有宏观经济学家对微观企业质量提升对上海宏观经济发展推动的评价,有政府监管部门对此的回应,更有市质协唐晓芬会长质量管理创新问计于企业等丰富内容。

《也谈供给侧》这篇,则站在品牌的角度,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的故事说起,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热词作出了诠释。“中国不缺购买能力,缺的是有效供给”。该篇呼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制度供给入手、从品牌经济出发,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创新”

第二个关键词“创新”,与此强相关的文章有“管理创新”栏目中的3篇,还有“质量译丛”栏目的《精益创新》,以及国际质科院院士沃森博士的《质量发展与创新》一文。

沃森在《质量发展与创新》一文中,将“创新”定义为“一种与过去不同的思考和行动过程”。他认为思维方式绑定决策,错误的决策是最大的浪费。而在员工层面,是根本无法解决这种决策层面的浪费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复杂系统,必须要去思考我们的系统是怎么运作的,才能让它变得更好。”他认为由“渊博知识体系”武装头脑的管理者,才会有更科学的决策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应对变化,才能系统地为企业运营带来整体效率。无独有偶,《精益创新》一文的作者也告诉我们,精益创新的真正精髓在于通过更出色的思考来生产更优秀的产品。

事实上,“管理创新”栏目中的3篇文章,也从不同的方面,印证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吴甦教授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实践的启示》一文阐明:中国高铁的成功在于系统集成的创新,创新成果要靠产品标准和质量体系保障,中国标准是中国制造国际化的关键。吴英姿女士《创新驱动、服务匹配,切实提升电力智慧服务水平》一文告诉我们,浦东电力公司在核心区的供电可靠性超越纽约、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充分运用质量链管理、精益生产、网格化管理等系统思维方式,探索出了“电力服务质量匹配管理模式”。陈家庆先生的《创新与智能制造》一文,从振华重工注重自主创新的实践,说明了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必须实施持续不断的系统化创新,包括技术上的、管理上的、文化上的。

 

“降本”

第三个关键词“降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五大工作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质量译丛”栏目中的《质量工具和技术对降低成本的影响》等文,有助于此。

“质量译丛”栏目中《10位质量专家畅谈2015年之经验》这篇,也很值得一读。这10位专家是引领最佳实践趋势的质量界精英。他们具备批判精神,对当今“过多关注于客户体验而忽视了客户宗旨”“对趋势进行不假思索的臆断”等现象提出了批评;同时也指出,“培育创新精神”“让董事会参与质量管理”“在社交媒体上表现你的专业、积极向上”“营造自我批评文化”“全面质量管理最新发展——绝对优势”“关注可持续与伦理的供应链”“持之以恒”等,是质量未来所必须的。

 

“追求卓越”

这里还想说一下“追求卓越”栏目中的几篇文章。《开发个性化教育的圣地亚哥特许学校》这篇,介绍最新获得美国波奖的一所学校。该校的特色是招收特殊学生——那些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处于风险等级的学生。对其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使这些学生不仅能取得高中毕业文凭或回到传统高中获得文凭,更重要的是使这些学生重拾自信,提升了回归社会的人生质量。人是最重要的“产品”。让这些似乎有缺陷的“产品”成为“正品”,有哪些诀窍呢?细细品味这篇,会有所收获。

“追求卓越”栏目的《决战申城天际线》这篇,讲述了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在建设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主楼核心筒的攻坚克难过程。建造摩天大楼,搭设符合施工要求的钢平台体系是关键。创新!他们搭建的跳爬式液压整体自升钢平台脚手体系,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这个平台如一艘“空中航母”,可容纳150吨钢筋堆放。随着建筑的日长夜大,平台提升119次,还空中大挪移3次,由此保障了工程主体结构实现3天一层的速度。核心筒最难的是高强度混凝土泵送、整体钢平台体系施工、超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克服这三大难题,该文有细节的描写,惊心动魄。                  

一本杂志,其实只要有一篇“正中你怀”,就算成功了。在时间碎片化的今天,你愿意在此停留30分钟吗?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