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您的位置: 首页 >> 上海质量杂志

导 读(2016年第6期)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7-06
缩小 放大
分享到:

西土瓦/

 

6月,一年最热季开启。6月的《上海质量》,追热不变,为读者带来“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复苏与追求卓越”“儿童用品和质量”“质量‘落差’与‘工匠精神’”等四大热点板块文章。

 

企业社会责任

为什么在经济并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热情反而高涨?在《2016年上海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议综述》中,7家现场发布报告的企业为我们带来三点启迪。本期《卷首语》也对此“热情”作了解读:他们有颗“利他之心”,具备这样的美德,不仅不会削弱企业,反而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为社会影响力已经是推动价值提升的战略力量。

解决社会问题,其实就是获取发展的商机;解决的问题越大,获取的商机越大。上港集团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从2009年每股0.5166元,上升到2015年的每股0.7153元,就是明证。

企业社会责任在美国同样很热。在今年的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上,社会责任的热议集中在三大话题:质量在社会责任中的作用;社会责任管理的体系与方法;履行社会责任的收益与成本及计算方法。围绕着这些话题,演讲者纷纷展开自己的观点。其中一位的观点很具代表性:认为社会责任更应该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要内化于企业的行为准则中,首席运营官更应该成为首席伦理官。如何做到这一点?他给出了一套3A方法。要知道具体是哪位提出了如此观点和方法,请阅读发表于本期的《2016年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纪实(下)》。

这篇(下),干货真的很多,包括:质量的方法究竟能不能用于创新;质量专业人员在创新中扮演什么角色;组织如何适应快速创新的环境;消费者的行为模式究竟受到什么因素影响。此外,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还关注了全球性经济下行对质量管理产生的巨大影响,认为:质量管理与险管理结合,是企业管理的根本趋势;质量领域不仅要引入风险概念,让风险经营管理成为质量管理的新内容,而且要成为核心内容之一。

 

经济复苏与追求卓越

今年,距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近8年,其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中。如何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提振经济?本刊的两篇文章,会给大家不少启示。

一篇是《美国国家质量奖得主及分布、特征剖析》。该文的介绍,呈现了“波奖深入人心的地区容易成为经济复苏‘领头羊’”的事实--全美50个州和一个哥伦比亚特区,平均每个区域获奖数为2,但排名第一的德克萨斯州是18。而该州正是引领美国经济复苏的“领头羊”。原来,德州在20世纪80年代将追求卓越与经济多元发展相结合,倡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蔚然成风,20052015年间有74个组织申报波奖,获波奖的有7个。可见,经济复苏固然有种种原因,但追求卓越的“领头羊”组织越多,无疑引领经济复苏的可能性就越大。

另一篇《品质驱动时代》,介绍的是中国企业追求卓越的经验--获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的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公司看似陌生,其实最熟--我们每天乘坐的地铁,其驱动核芯,都是它的杰作。中国高铁走出去,也与它强相关。短短十来年,中国已建成的高铁相当于全世界高铁里程的半数以上,“中国速度”令全世界惊叹。世界等级最高的高铁、世界首条新建高寒高铁、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最长高铁等“世界第一”,都与中车时代电气相关。那么,它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这里既有先进管理经验,也有分析和点评--《让质量为中国争气》。总之,引领经济复苏,这样的“领头羊”企业越多越好。

 

儿童用品和质量

6月杂志出版之际,正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与儿童节直接相关的,本期有两篇。其一是《上海地区婴幼儿用品购买行为调查》;其二是《2016年上海市婴儿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公告解读》。

“购买行为调查”这篇,主要对婴幼儿营养辅食类、童车类、尿裤类、奶粉类产品的品牌进行了比较,发现:在营养辅食和童车类产品中,国产品牌贝因美和好孩子得到了年轻家长们的广泛认可。然而,在?裤和奶粉类产品中,家长们选购国产品牌的意向很低。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品种结构不够合理、消费环境,是三大制约因素,也是导致国内消费者更喜欢到实体店、到海外选购的主要因素。

“质量监督抽查”这篇,主要针对婴儿床。共抽查32批次,居然有22批次不合格!这,实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细看,问题主要出在:孔太大孩子手指容易陷入;床板内高不足容易导致孩子跌落;防护栏间隔过大容易造成婴幼儿被困等安全隐患。再细看,出问题的并非“小商小贩”,生产制造商有丽婴房等大牌,销售商更是第一百货商店、太平洋百货商店等“一网打尽”。

 

质量“落差”与“工匠精神”

《正视质量“落差”,引导消费回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引导消费回流的几点思考》这篇,是中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董锡健所写。他认为,当前最直接、最紧迫的任务,是要正视质量“落差”,这是引导消费回流的关键。他呼吁国内工商企业、尤其是从事民生内需类产业与产品的厂家企业,要认真对标,要认真反思,要实实在在地看到“落差”与“反差”,要将质量“落差”视作动力,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质量和品牌。他提出了8条建议,条条指向让中国消费者“回流”的实质。他的这篇文章,也是对本期“购买行为调查”“质量监督抽查”两篇文章所反映问题的最好回应。

这期杂志还有上海市经信委徐铭研究员为我们撰写的文章《杂谈“工匠精神”》。文章开首,引用了一场正在日本电视台进行的“矛与盾”的世纪较量--最硬金属与最强钻头的巅峰对决。这是六轮对决后的第七场,“矛方”最终胜出,它竟然是76家中小企业的联合团队!这一切,生生凸显了“工匠精神”的力量。具备了这样 “工匠精神”的人们,还会允许质量“落差”的存在吗?!